新闻中心

两个月的暑假,中小学教师如何快速成长

2025-09-29 1

两个月的暑假是中小学教师沉淀自我、突破成长瓶颈的黄金期。想要快速成长,需避开“盲目忙碌”或“彻底躺平”的极端,围绕“补短板、强优势、拓视野”精准发力,让假期成为专业能力的“增值期”。

第一、聚焦教学核心:在“复盘与打磨”中精进基本功

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,假期可通过系统梳理与刻意练习实现突破。

(一)复盘过往教学,精准定位问题

翻看本学期的教案、学生作业与考试分析,记录下高频问题,比如“课堂互动效率低”“知识点讲解不透彻”等。针对某一问题(如“分层教学落实难”),可整理3-5个典型课例,分析成功与不足,形成《教学问题清单与改进思路》,避免下学期重复无效劳动。


(二)打磨精品课例,形成个人“代表作”

选择1-2个自己擅长或薄弱的教学主题,重新设计教案。比如语文教师可聚焦“文言文情境化教学”,尝试加入动画短片、角色扮演等元素;数学教师可针对“应用题解题逻辑”,设计阶梯式练习题组。完成后录制模拟授课视频,反复观看并修正语速、肢体语言等细节,形成能体现个人风格的优质课例。


(三)积累教学资源,建立“素材库”

分类整理优质课件、习题、纪录片等资源,比如按“单元主题”“跨学科融合”“节日教学”归档。遇到好的教学方法(如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”),及时记录在电子笔记中,标注适用场景,开学后能快速调用。

第二、拓展专业视野:在“学习与链接”中打破认知边界

跳出日常教学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通过多元学习接触新理念、新方法。

(一)针对性“充电”,弥补知识盲区

如果对“项目式学习”“大单元教学”等新教学模式不熟悉,可报名短期线上课程(如教育类平台的专题训练营),重点学习实操步骤而非理论概念;若想提升信息技术能力,可花1-2周掌握PPT高级排版、短视频剪辑等技能,为开学后制作生动课件、记录教学瞬间做准备。


(二)阅读与实践结合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

选2-3本教育类书籍(如《给教师的建议》《学习之道》),不追求“读完就记住”,而是摘录触动自己的观点,结合教学场景写下批注(比如“这条建议可以用在后进生转化中,具体做法是……”)。也可阅读非教育类书籍(如历史、心理学),拓宽知识广度,让课堂内容更丰富。


(三)链接同行,交换成长经验

加入区域性的教师交流群,参与“暑期教学分享会”,听听其他学校的教师如何解决类似问题(如“双减下作业设计”);或约身边同事开展“1小时咖啡交流”,每人分享一个学期的“成功小妙招”,在碰撞中获得新启发。

第三、回归教育本质:在“观察与体验”中重拾教育敏感度

教育不止于课堂,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能让教学更有温度。

(一)走进学生世界,理解成长需求

pc28预测

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暑期状态,比如跟着邻居家的孩子体验一天“小学生的暑假生活”,记录他们对游戏、阅读、社交的真实想法;也可通过家长群了解学生的兴趣变化(如近期流行的短视频、书籍),让开学后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兴趣。

两个月的暑假,中小学教师如何快速成长


(二)体验“非教师”角色,换角度看教育

尝试做一次“社区志愿者”,在组织儿童活动时感受“引导者”而非“管理者”的角色;或陪长辈学习使用智能设备,体会“知识传授”中“耐心”与“方法”的重要性。这些体验能帮助教师跳出“权威视角”,更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。


(三)留足“空白时间”,沉淀内心思考

每天花30分钟写写教育随笔,记录下对“什么是好的教育”“如何平衡严格与关爱”等问题的零散想法。不必追求逻辑完整,重点是通过文字梳理内心,让模糊的教育理念逐渐清晰。

暑假的成长,不在于做了多少事,而在于每一件事都指向“成为更好的教育者”。带着目标深耕,带着思考实践,开学时定会收获一个更从容、更专业的自己。

#头条深一度#

#中小学教师#

#暑假如何过得有意义#​​